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的互联网故事从1994年开始。而我的,是从1998年开始。那一年,我初中二年级,拜沿海地区成长所赐,很早接触到互联网这玩意。

 
父亲有一帮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年轻程序员朋友,当然,那时他也很年轻,喜欢新兴事物。家里条件不是很宽裕的条件下,电脑从286一台台换到了586。
 
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Logo编程,设计的乌龟能画好多种图形。8秒盲打26个字母的记录保持了很久,初中还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大赛。后来怎么就成长为一枚文科生,可能是数学实在是跟不上工科思维。
 
因为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所以少了泡网吧的经历,“滴~滴~兹~”拨号上网的声音至今还萦绕在耳边。
 
99年,喜欢的偶像是王菲,暗恋我的男生从香港娱乐网站down了不少她和窦唯离婚的报道给我。那时,还没有“墙”,网速也很慢,那堆彩打的八卦应该费了他不少时间。
 
我应该是最早的一批QQ用户,最早的Q号被人盗了,只有6位,2字开头。一直在用的是后申请的,7位,1字开头。
 
一直沿用至今的网名是“莫沂”,是我初三写的一部小说女主角的名字。
 
最早的一批网友也是在QQ上,随机择取的。有次还无意中加了一个中学校友“米糕”,当时他在浙江大学读书,陪我这个青春期的“问题少女”聊学习聊人生理想什么的,一直到现在,很多网友都消失在人海了,但他还在,挺纯洁的。
 
和网友谈恋爱应该是我高中同桌开的先河,我和她经常骗网友给我们寄照片,帅的就继续聊,丑的就直接黑名单了……想想真坏。后来碰到一个隔壁城市挺帅的摩托车仔,跑来学校看我们了,本来是我的网友,后来成了她的男友,我也并没有生气,谈了几个月后,也就过眼云烟了,分手信还是我代的笔。
 
那时候也开始混论坛了,最先沉迷的是我们中学学生自己办的一个BBS,发表各种青春散文小说什么的,在上面认识了自己的男朋友,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网恋。
 
 
2002年的夏天,我已经考取了小语种提前批,7月高考过后的整个暑假到前往澳门读书的11月,我都沉浸在这场互联网带来的恋爱当中。
 
其实当时我是有一个连手都没有牵过的同班男友的,但第一个冲到澳门来看我的是网恋的师兄,从此我的大学生涯就跟这个大我一届学数学的男生分不开了。
 
在澳门读书的那两年,班里的女生都流行在一个台湾网站上写日记,因为装饰特别花哨,也在那时,我在学校机房里见识到苹果电脑。
 
和在广州读书的男友联系,主要还是靠互联网,后来除了QQ还有MSN,这种状态一直维持我回到北京。越来越远距离的恋爱,到2007年,他出国,我工作稳定后结束。
 
我至今还记得,四年半的感情,以一封“宝贝,对不起”开头的E-mail结束,用的是msn邮箱。那几年已经开始流行玩space空间了,我的很多日记和照片都记载在了上面,感谢服务器,我的那个“暖暖阳光”至今还在。而那些在bbs和台湾日记网站的文字却再也找不到了。
 
后来在blogbus上写过日志,最后也“泯灭”在网海。
 
2007年1月14日,我第一次进驻豆瓣,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群体,找到了很多作为文艺女青年的乐趣。
 
在上面我写日志、写影评、乐评和书评,是创作最喷涌的时期,拥有不少关注好友。
 
弄潮逐浪的当然不止我,周围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也玩豆瓣,我们还成立一个“好高级哦”小组。里面最神奇的存在就是sweetii(已故女诗人马雁)了,至今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么无聊的小组,注意到并不是很红的我。
 
我和沈sir的恋情虽然是从豆瓣蔓延开的,但相识却是MSN群,当时我们素未蒙面,我知道他的大名,却以为他是个前辈大叔,直到MSN聊开了,才熟络起来。
 
又是一场超长距离的恋爱,他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容易陷入网恋。似乎只有通过互联网滤镜ps过的关系,才够浪漫,才够满足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终极梦想。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就知道了,我们很快见面结婚生子,快得猝不及防。
 
也就在我怀孕的时候,我开始后知后觉频繁使用淘宝,来满足我和肚皮一同熊涨的购物欲望,那是2009年。
 
如今我的第一个孩子快9岁了,我的淘宝等级已经是皇冠了。
 
而我2006年第一次在淘宝买的拖地拖鞋还在使用。
 
至于开心网、人人网、天涯、博联社也都玩过,但都不长久。开心网倒是留下过一段蛮好的回忆,那时初为人妻人母,无论是照片和说说状态,留下的全是真正开心的片段。
 
再后来就是新浪微博了,因为先后出了两本书,所以在微博上也以育儿书专家的身份V过,拥有近2万多粉丝,现在发一条状态,基本没什么人回复了。腾讯微博更是埋灰了。
 
2013年微信流行的时候,我还不太喜欢,那时候工作通讯用得最多的还是飞信。没想到后来发展得那么好,爸妈辈流行QQ空间,这个就没有时间玩了。
 
公众号是2014年我生完第二个孩子开通的,第一篇原创赫然是“30岁女人,淡淡的作”。这几年陆陆续续也写了百余篇,虽然开始得不算太晚,但始终没有赶上所谓的互联网红利,更没有因此发家致富。说到底,还是水平有限,写不出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文章。
 
倒也不是特别在意,只当这又是一个新的日记本,分享给愿意聆听的人一些生活感触罢了。
 
毕竟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在网上写字。
 
想起“互联网”这个命题,还是十年前《城记》的作者王军老师布置给我写的专题,当时买了什么《长尾理论》《地球是平的》的书来看,却始终没有写出像样的报道。
 
如今,这篇跨越20年的流水账,不知道能否跟他交差。
 
以上,便是互联网于我的20年故事。
 
可以说,它是我这么多年成长中最不可抹灭的注脚。
话题:



0

推荐

牵牛妈

牵牛妈

4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本名黄臻,资深媒体人,育有一儿一女。相信科学,热衷文艺,也善于和婆婆、保姆阿姨一团和气地过日子。有“活的孕产字典”和“知心豆姐”的美誉,已为周边及网络上的百余名准妈辣爸进行过口头和一对一的孕产育儿指导,并兼顾心理咨询和情感顾问。天涯开帖《生吧,生吧——80后知识女青年生娃实战手记》两周点击过百万,2011年出版的《没经验准妈妈研究“生”笔记》盘据孕产类新书榜榜首,2016年出版《二宝妈妈研究“生”笔记》,并长期为《父母》、《孩子》等母婴杂志撰写专栏。个人微信公众号:研究生笔记(yanjiushengb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