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患者在武汉方舱医院病床上阅读。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人间倾覆中,心水如常。自救于本我,不生麻烦于外。”
 
朱光潜先生“三此主义”座右铭:“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地做,不推诿到另一地。”
 
媒体的社交化,娱乐化以及自媒体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后真相时代。无论是传者、受众还是我们的信道,都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和单一。在全民抗疫防疫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是正确舆论引导的前提,而摄影“一图胜千言”的特性成为公众能够更准确及时了解疫情的渠道,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社会组织中家庭和亲戚关系的重要性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常数之一。这是一个与非人格化国家的成长相互伴随的中国社会结构性因素。”
 
“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檟亦连阴”。危难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知相守,成为了我们面对疫情时最重要的依靠与力量。
 
“生命如露如电,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选择‘有序’和‘有情’”。
 
“我还是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希望我们陷身舆论漩涡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无穷的远方与近火、无数的人们与怪兽,‘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上班,下班,买菜,很新鲜的那种,想象它们被做成好吃的饭肴,认真地吃认真地睡,不辜负平凡人的付出。
 
 
“情绪围绕一张照片,要比围绕着一个文字口号更容易清晰化。”
 
在桑塔格这本书里读到亨利·詹姆斯的一句话:“在这一切之中,你发现使用你的文字和忍受你的思想一样艰难。战争耗尽了文字,文字已变弱,已恶化……”这是他写于1915年一战期间的文字。
 
“保持理性,保持愤怒,直到我们不再有愤怒的理由,这也是我们仅存的人之为人而不可让渡的权利。”
 
"主张危机时刻的理性,不等于反对愤怒。危机时刻仍然没有愤怒,不是理性,是非理性。”
 
不要忽略任何一个人的困窘和苦难。每一个细节,都会刻在历史上。
 
 
“痛苦有其时间尺度,将受苦之人与未受之人区分开来,正是一道由时间筑起的屏障,骇退了后者的想象。”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只能在创建一个更人性的社会的过程中,通过行动来阐明……在强制之下的伪善缓慢耗尽的过程中,当今社会浪费并掏空了大多数人的生命,而非直接毁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超越了治病赚钱阶段的医生,我们已然无法评估他的价值了。”
 
萨塞尔医生尊重、理解、认同他的病人的痛苦。痛苦不是一道墙,假装看不见并不能使痛苦消于无形,在痛苦的另一端,没有他者。星空总是同时在墙两边的人的头顶闪耀,无分明暗,这是它永恒的属性。
 
真实的痛苦,无法旁观,亦拒绝升华。
 
 
加缪写到试图否认瘟疫的门房之死:“就从这一刻起,人们开始感到恐惧,同时也开始思考。”恐惧、愤怒和思考可以并存,人的脆弱和力量就表现在这种紧张之中。 
 
“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的问题。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武汉作家方方:“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独立思考并不一定会给孩子惹麻烦,也可能在漫长的一生中保护他们,保护他人。让他们有所判断,做出选择。巨浪来袭时,最多的牺牲者,是毫无防备的人。
 
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不要输给雨
不要输给风
不要输给冰雪和炎热
保持健康的身体
 
没有贪念
绝对不要生气
总是沉静的微笑
一日吃四合的糙米,一点味噌和青菜
不管遇到什么事
不要轻易加入己见
好好的看、听、了解
而后谨记在心不要忘记
在原野松林的树荫中
有我栖身的小小茅屋
 
东边若有生病的孩童
去照顾他的病
西方若有疲惫的母亲
去帮她扛起稻秆
南方如有快要离世的人
去告诉他:不要害怕
北方如有吵架的人
去跟他们说:别做这么无聊的事情
 
旱灾的时候担心流下眼泪
夏季有寒流袭来,不安来回踱步
大家说我像个傻子
不需要别人称赞
也无须他人为我担忧
这就是
我想成为的那个人
 
倘有一人,全然地理解我们的痛苦,就有光,照在那晦暗不明的路上。倘有一人,为我们的痛苦而死,我们原本平庸的生命就有了值得坚持的意义。
 
在痛苦的深渊里,
让我们与痛苦
席地而坐
 
在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洪流中,即便无法分辨每一滴水珠,我们也要清楚知道它们的存在。
是价值,也是意义。
话题:



0

推荐

牵牛妈

牵牛妈

4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本名黄臻,资深媒体人,育有一儿一女。相信科学,热衷文艺,也善于和婆婆、保姆阿姨一团和气地过日子。有“活的孕产字典”和“知心豆姐”的美誉,已为周边及网络上的百余名准妈辣爸进行过口头和一对一的孕产育儿指导,并兼顾心理咨询和情感顾问。天涯开帖《生吧,生吧——80后知识女青年生娃实战手记》两周点击过百万,2011年出版的《没经验准妈妈研究“生”笔记》盘据孕产类新书榜榜首,2016年出版《二宝妈妈研究“生”笔记》,并长期为《父母》、《孩子》等母婴杂志撰写专栏。个人微信公众号:研究生笔记(yanjiushengbiji)

文章